【集評測試】越野冒險趣! 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x X-ADV

【集評測試】越野冒險趣!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x X-ADV

瀏覽人次 瀏覽人次:42508

 

越野冒險趣!

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x X-ADV

 

文/編輯部、攝影/陳拓余 車輛提供/台灣本田

承襲Honda 80年代越野拉力賽的榮光,CRF1000L Africa Twin的推出,是日本龍頭大廠沉寂已久後,再次推出的大排氣量冒險車款,自2015年亮相至今,終於有機會在國內體驗這部具有拉力賽車精神的Africa Twin。因應Africa Twin的推出,編輯部特別借了同樣火熱的跨界車款X-ADV,來比較「Ture」與「New」Adventure的差別。

 

 

寫在文前 

「New」&「Ture」 Adventure

因應使用習慣,國內最大宗的騎士以速克達為主,因此X-ADV上市後很快的就引進台灣,並且席捲了大綿羊市場,獨特的跨界設計,是過往的重型速克達所沒有的,在NC系列的良好體質下,X-ADV在國內大獲好評。相較之下,公升級多功能車Africa Twin雖有著歷史的榮光,是Honda過往最受歡迎的冒險車款,但對於國人來說似乎仍較為陌生、且有距離感、接受度較低,因此遲遲到2018年中才宣布引進,且幾乎是年底我們才拿到媒體試乘車。
CRF1000L Africa Twin打著Ture Adventure的名號,配備了長行程懸吊、大輪徑胎圈,是真正的冒險車款,而X-ADV則被定義為New Adventure,以NC車系為基礎衍生出的跨界車款,是加入大量Adventure元素的速克達,雖然在避震器與輪徑方面,都與真正的多功能有所差異,但X-ADV確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越野性能,並且帶給騎士與其他紅、黃牌大綿羊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樂趣。兩車都相當適合日常騎乘,並且在周末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冒險。

 

DCT與傳統變速箱

 

兩張示意圖為Honda搭載在GoldWing上的最新DCT系統,能夠看到比起傳統檔車多了一組離合器(如上圖最右側粉紅色與藍色),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單、雙數檔位的接合,因此在換檔速度上十分快速。目前除了NC系列、X-ADV外,Africa Twin以及Gold Wing亦有推出DCT版本的車款。


Africa Twin與X-ADV都採用了並列雙缸引擎,但最為不同的是在於變速箱的設計。Africa Twin採用傳統的六檔變速箱,在電控系統與滑動式離合器的導入下,操控簡單,亦有不俗的性能。而X-ADV採用了Honda獨門的DCT系統,相信有在關注重車的讀者們對此一定不陌生。簡單來說DCT「雙離合器變速箱」,在變速箱方面與打檔車相同,以X-ADV來說共有六檔齒輪,而Gold Wing的話則設計到七檔,手排的變速箱在雙離合器系統下,換檔的工作全權交給電腦負責,騎士不用操作離合器與打檔桿。這會因此失去騎車的樂趣嗎?或許有些微的不同,但絕對不會。開發多年的DCT系統相當成熟且強大,同樣以X-ADV為例,不僅有平順、省油的D Mode,還有較著重加速的S Mode,且在S Mode下有著3段不同的設定,會直接影響換檔的轉速,造就截然不同的換檔體驗。而要是在D或S Mode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騎乘節奏,DCT系統亦可支援手動模式,升、降檔全靠騎士的左手按鈕來控制,且在2018年的X-ADV更因應越野騎乘而加入了的G Mode,G Mode是額外獨立的開關,能夠在任何騎乘模式下開啟,啟動後離合器的接合的時間會更快、提供更大的瞬間出力來應對Off Road騎乘。總結來說,DCT變速箱雖然會讓騎乘感受與方式稍有不同,但同樣能帶給騎士駕馭車輛的樂趣。

    

Africa Twin  Adventure Sport DCT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Africa Twin

Africa Twin方面,原廠其實有推出DCT與六檔傳統變速箱兩種版本,並且還有著越野因子更強的Adventure Sport車型,因此在國外有著相當多元的選擇˙不過目前台灣本田僅引進標準版打檔款。因此從兩輛Adventure可說從變速箱到懸吊、車輛的設定,截然不同,可卻都有著冒險的因子與探索的本質。

 

車輛配備

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- 傳承拉力精神

Africa Twin傳承了Honda拉力賽車的基因,大燈造型以過去XRV750的雙燈為靈感,讓Africa Twin猶如與越野騎士同樣戴上護目鏡,踏上未知的冒險。

電控系統方面有可關閉的ABS,以及7段可調的Honda Selectable Torque Control〈HSTC〉,也就是Honda自行研發的循跡系統。並且可以自由調整引擎輸出〈P〉以及引擎煞車〈EB〉,共有3段可調,騎士可直接使用原廠設定好的三種騎乘模式「Tour」、「Urban」、「Gravel」,或是選擇自定義的「User」模式,自行選擇P、EB、HSTC三個電控系統的介入段數,進行最符合個人騎乘風格的設定。

Africa Twin的儀錶造型相當獨特,長形的液晶儀錶設計頗像智慧型手機,而在液晶儀錶兩側則有豐富的燈號指示。儀錶的控操作全靠左側把手開關來完成,騎乘中也能安全又快速的來進行調整,唯獨獨立關閉後輪ABS系統的實體按鈕,設置在儀錶右側。

全車皆採用LED燈具

310mm碟盤搭配輻射對四活塞卡鉗,力道雖不差,但重煞車時會因為前叉的壓縮而較難掌握。

256mm碟盤搭配對向雙活塞卡鉗,後制動力可圈可點。

做為一輛冒險車款,Africa Twin採用了前21吋後18吋前大後小的內胎式鋼絲輪圈配置,以及較長的懸吊行程,前後避震器分別有230mm及220mm的作動行程,均為全可調的設計,45mm倒叉的內管被前土除完整包覆,不須擔心受到砂石侵襲,前土除後方的長度也比一般車種來的長,

並將水箱分成左右兩側,不怕前輪濺起的土石會直接打在水箱鰭片上。

引擎下方,與排氣管中段,有著金屬保護板設計,確保行駛惡路時的車輛安全性。

Africa Twin出廠便預留了相當多擴充空間,可以搭配原廠配件,像是車尾兩側的側箱安裝孔、後貨架上的行李箱底板鎖點、儀錶下方的12V車充預留孔、以及霧燈按鈕預留孔,能夠依照個人需求來擴充。

 

 

 

車輛配備

Honda X-ADV - 跨界冒險車款

X-ADV為歐洲設計師所操刀,希望能夠兼具都會、市郊以及輕度越野能力。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歐洲相當重視文化保留,許多城市與古蹟是並存的,就算在都市中也有著石板路,因此孕育出X-ADV這樣的新世代跨界車種。從外觀上可以發現X-ADV有著許多的越野元素,像是把手護弓、長行程懸吊,以及無內胎鋼絲輪框等等,讓X-ADV有著「跨界」的風格,但X-ADV又兼具了速克達的形象與操控方式,並且有著能夠完全容納越野安全帽的車箱。

車箱容量雖不算特別大,但足以能夠容納全罩安全帽與越野安全帽。

X-ADV有著造型獨特的車頭,方正中帶有圓滑的流線,給人想當穩重的印象,LED大燈在暗處時有著不錯的照明效果。

 

車頭風鏡能夠手動進行調整,帶來不少便利性與舒適度。

手動調整風鏡高度相當簡單,徒手搬開卡損後便能升起或降下。

方向燈及尾燈也都是採用LED,造型獨特的車尾燈具有絕佳識別性。

前叉採用預載及回彈阻尼皆可調整的倒立式前叉。制動系統則配備了輻射式對四活塞卡鉗,以及雙浮動碟盤,提供優異的制動性能。

後避震器為多連桿預載可調的設計。

X-ADV的儀錶十分獨特,除了中央大型的液晶儀錶外,行車燈行在液晶儀錶上、下方顯示,能顯示油耗、油量、時間、日期、轉速、時速、檔位、HSTC段數、AT/MT模式、氣溫、里程等資訊,更為獨特的是,儀錶上還設有一個小巧的顯示器,能夠提醒騎士手煞車、鑰匙、空檔與ABS等等,出發前必先檢查的資訊,不過稍為可惜的地方是,儀錶控制必須透過左上及右上角的按鍵來進行設定,不像CRF能夠直接透過左側把手開關操控。而新增的G Mode開關,則在儀表右下方,採用實體按鍵,在發動後就可進行設定,每次啟動式都預設為關閉,不論在AT或MT模式下都有作用。另外X-ADV採用了Honda Smart Key免鑰匙系統,騎士出門在外再也不用擔心鑰匙放在哪,只要放在口袋或掛在身上,就能讓車輛發動。

  

DCT系統,藉由右側把手的開關就能自動切換模式,而在MT模式下則可以由左側把手開關自行升降檔位。

電控方面X-ADV除了有與NC家族相同的ABS、AT〈D/S1/S2/S3 Mode〉/MT可設定外,2018年式的X-ADV還增加了3段可調整HSTC,及針對Off Road時增加引擎扭力輸出的G模式。

DCT系統使得車輛在停車時如同速克達,因此配有手煞車設計。

免鑰匙系統十分方便,將鑰匙放在身上就能直接操控車輛的各項功能。

 

 

 

 

On Roda Riding

Adventure的誕生,就是為了應付長途旅程上的各種路況,因此本次的試駕,將騎乘的部分分為On Road與Off Road兩部分來敘述車輛的特性。

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-出色的舒適性

公升級冒險車款,碩大與挺拔的身段,展現十足氣勢。採用長行程避震器與大輪徑設定的多功能車款,有著870mm的座高,但實際跨上車後,並不會感到壓力太大,除了因為車身中央的騎士座位較窄外,越野設定的長行程避震器也會受到大量的壓縮。因此即便是175cm的筆者,也幾乎能單腳平貼於地。

  

長行程的懸吊具有全可調功能。

高角度的排氣管位置,提供更棒的地形穿梭能力。

CRF1000L雖說繼承著Africa Twin的名號,但並沒有如過往的XRV車型一樣採用V Twin引擎設計,而是改為並列雙汽缸,比起V Twin設計來說,整具引擎更短,因此能夠將引擎設計的更靠近前輪,並且縮短整車軸距,使得車輛操控起來更靈活。而在引擎的設計也相當具巧思,為了傳承Africa Twin的精神,採用270°曲軸角度,因此引擎特性及聲浪與V Twin相當接近,在汽缸頭方面則是採用了Unicam OHC技術,單凸輪軸直接驅動進氣氣門,排氣氣門才透過連桿啟閉,如此一來能夠節省引擎的體積與重量,方便將車輛設計的更緊湊。且為了達到冒險車款的跨越地形能耐,採用乾式油底殼設計,盡可能的縮小曲軸Case的尺寸。整體來說,Africa Twin盡可能的將重心集中、放低的同時,亦不會縮小最低離地高,藉此維持其穿梭惡路的能耐。

Unicam OHC 4V引擎,也應用在自家越野車CRF450以及最新款Goldwing,能夠縮小汽缸頭的體積與減輕重量。

270度曲軸的設計,在並列雙缸引擎上同樣能展現出宛如V-Twin的特性。

藉由大排氣量的優勢,Africa Twin的低速扭力十分充沛,能夠輕易驅動230kg的車身,在2~4000rpm時有著相當柔順、輕快的加速感,低速的反應雖然沒有X-ADV來得強勁。不過Africa Twin的加速感相當線性,雖著轉速攀升不斷湧現,拉高轉後的加速力道亦相當強勁。而在高速巡航時,在六檔不出4000rpm就能以100km/h時速巡航、相當舒適,而由於長行程懸吊與較窄、較大的胎圈配置,不利於更高速的表現,相較之下,X-ADV反倒較讓騎士安心。而在山道的騎乘上,長行程的懸吊自然不利重煞車,但憑藉著90mm的前輪胎,導向性十分敏捷,彎道中的支撐性也十分理想,有著輕鬆、流暢的騎乘節奏

 

 

On Roda Riding

Honda X-ADV - 運動性不可小覷

採用DCT系統的X-ADV,雖有著745c.c.的排氣量,但車輛在動力的調教上,較著重低轉速表現與瞬間出力,將動力的甜蜜帶全都放在中低速域這樣最常使用的轉速上,因此不僅有著絕佳的油耗,同時還有著極低的頓挫感與引擎煞車,創造出柔順的車身反映。拜DCT系統所賜,X-ADV穿梭在市區與快速道路時相當輕鬆,因為不必操作離合器拉桿與換檔,車輛雖然採用六檔變速箱,但操作方式如同大型速克達。

X-ADV有著Q彈的懸吊可以緩衝通過柏油路面的坑洞、補丁,以及水溝蓋的跳動,騎乘起來相當舒適。而在山道上,X-ADV雖然在帳面上有著比Africa Twin還要稍長的軸距,但在髮夾彎當中,X-ADV比騎士所想的還要早貼近彎頂點,緊湊的車體結構以及設定得宜的懸吊,讓X-ADV傾倒與過彎的反應相當俐落,相比起Africa Twin更容易快速的進出彎道。其中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車輛的重心與避震器的反應,X-ADV有著更適合快速殺彎的懸吊設定,無論是重煞車時的下沉量或是彎道中的反應,都更穩定。

無內胎鋼絲框,省去破胎時需要換內胎、補胎的煩惱,帶來不少便利性。

2018年式的X-ADV加入了HSTC以及G Mode,兩項電子配備讓X-ADV有著更高的完整性,但其實X-ADV的動力並不狂暴,因此在一般情況感受不出HSTC的差別,但遇到濕地或是惡路又是另一回事了,在溼地上想要維持相當的速度時,輪胎理所當然會出現些許打滑的情形,這時HSTC的介入就能幫助減少補油時所產生的後輪滑動,讓車輛更安定,且依據騎乘習慣與路況,包含關閉共有三段可選擇。而在G Mode方面的差別,柏油路上幾乎感受不出來,僅只在爬坡時,能夠感受到引擎擁有較佳的加速能力,在雙載時開啟此模式會有比較明顯的感受,但代價是油耗會直線上升,因此如果沒有特殊狀況,並不建議在柏油路上開啟G模式來騎乘。

 

 

Off Roda Riding

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- 真正的ADV設定

面對非鋪裝道路時,才能真正顯現出Africa Twin的價值,雖然在原廠配胎方面,仍是以公路為主,但前90/90-21、後150/70-18的尺寸,完全是為了越野而生。大輪徑再加上前230mm、後220mm的避震器做動行程,造就出250mm的最低離地高,使其擁有強悍的越野實力。以我們這次試駕的碎石路段來說,除了大小不一的崎嶇碎石外,偶有較高的斷差,Africa Twin都能輕鬆應付外,同時亦維持不俗的穩定性,而在這樣的碎石路面騎乘雖談不上舒適,但很明顯的,Africa Twin能夠將騎士的疲勞感降到最低。在公路上面顯得較為不理想的長懸吊與大輪徑,正是為了此時而設計。雖然公升級的車身有著230kg裝備重量,但實際騎乘的感受卻十分靈巧,也給騎士相當大的安心感。

Africa Twin針對Off Road騎乘的車身曲線,除了直挺上半身的坐姿與寬把手,讓騎士靈巧的控制車身與前端外,油箱兩側的曲線設計,考慮到騎士站立騎乘的需求,能將大腿內側貼住油箱,即便是站立騎乘要轉向亦相當安定。

Africa Twin充沛的低速扭力,提供易控掌握的動力表現,再加上電控系統的輔助,能夠調整引擎出力、引擎煞車以及循跡防滑的段數,能夠很快的找出適合騎士的車輛設定,相當容易操控車輛動態。這一點對比起X-ADV採用的DCT系統來說,更能細膩的控制動力輸出,DCT較難以細膩操控的原因在於少了「半離合」的階段,沒辦法藉由離合器的控制來細微的調整出力的時機,因此對於較少接觸DCT與Off Road的騎士來說,反倒成為較難控制的原因。

 

 

Off Roda Riding

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- 輕度越野 小菜一疊

進入Off Road之後,X-ADV軟硬適中的懸吊起了很大的作用,能夠抵消大量路面不平所傳來的震動,雖然不如Africa Twin來得舒適,但比起大多數街車好上不少。藉著DCT變速箱的優勢,截然不必顧及檔位與轉速,能夠更專注在煞車的操作。同時,HSTC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,在鬆散的碎石地上稍稍大力補油衝刺,後輪也不太會空轉,Q軟的懸吊設定,只要不是太大的高低差或坑洞,騎士都能加速通過,習慣後甚至可以運用出腳平衡車輛重心來加速通過彎路,享受Off Road的樂趣。相較於Africa Twin,X-ADV不利於騎士站立騎乘,不單單是沒有油箱可夾的緣故,腳踏的版位置也稍過於前,因此騎士若是站立騎乘的話,會稍稍影響到油門、煞車以及龍頭的操作順暢,也容易對龍頭造成不當的施力。


利用DCT系統Off Road對於編輯部來說是個全新的體驗,如同前文所述,即便是嘗試不同的模式騎乘,依然很難如同傳統變速箱藉由離合器的操控,掌握到細膩的動力輸出,操作DCT必須更大膽的加油門來維持牽引力,且在不讓離合器切開、又想減速時,則必須同時帶著油門與些許後煞車,來維持輪胎的循跡性。

在2018年式新導入的G Mode,藉著更快的離合器接合速度,讓動力傳遞更直接,在面對較極端的路面環境時,能夠提供脫困所需的動力。但在這次的試駕當中,後輪並沒有陷入無法脫困的狀況,而在一般的騎乘中,G Mode的啟閉也沒有太大的差異。雖然X-ADV能夠進行Off Road的騎乘,但車輛畢竟不是純粹的冒險車款,因此能感受到避震器設定與整體騎乘感受,比起Africa Twin更偏向On Road的設定,且輪徑為前17吋後15吋,與專為Off Road而生的Africa Twin相比,還是有著一段差距,但X-ADV的便利性及親和力,更適合較長時間用於都會、山道騎乘,爾偶來段冒險的騎士。

 

 

總結報告


經過一整天的旅程,我們從市區到山道、非鋪裝道路,再走快速道路回程。雖然僅只一天,但也算是體驗了冒險車款在各種不同狀況下的騎乘感受,要說是段長途旅程的縮影也不為過。標準的冒險車款Africa Twin與跨界風格的X-ADV確實有著相當大的不同。Africa Twin較高的座高以及越野化的懸吊、輪徑,主意還是在打造強大的地形穿越能耐,因此無論是山道騎乘或是快速道路的高速巡航,穩定性其實不如X-ADV。

X-ADV雖說配備了較長行程的懸吊,提供一定程度的越野性能,但藉由NC車系共用的引擎與車台,加上較前傾的引擎角度,造就了重心較低的特性,且在懸吊方面比起Africa Twin硬許多,因此高速巡航的穩定性、山道的重煞車、殺彎,都穩定不少。

 

在市區騎乘方面,X-ADV自然更容易上手,雖然對於檔車熟手來說,DCT的便利性可有可無,但是由於Africa Twin的重心與座高都較高的緣故,剛接觸冒險車款的騎士,對於牽車的重心以及低速迴轉,都需要格外注意。且雖然Africa Twin的軸距比起X-ADV稍短,但大輪徑與高重心的配置,使其需要更大的迴轉半徑。

文章至此似乎都在說著X-ADV的便利性與易控性?確實如此,這也是X-ADV誕生的目的,滿足更廣大的使用族群,且相當符合國人的使用需求。但是Africa Twin難道就無用武之地嗎?其實不然,整體來說Africa Twin的調教十分偏向越野化,要在柏油路面上討便宜確實不利,且如果要熟練的穿梭於市區狹巷間的話,確實更要求騎士的技巧。不過一旦離開的柏油路,Africa Twin的優勢是X-ADV完全不能及的,不僅僅是越野性能的差異,騎乘Africa Twin能夠將因路面不平而造成的疲勞感降到最低。因此可以說Africa Twin是針對更高端、且經常越野的騎士而設計。

 

 

車輛規格表
車型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Honda X-ADV
引擎型式 水冷式並列雙汽缸 Unicam SOHC 8V 水冷式並列雙汽缸 SOHC 8V
排氣量 998c.c 745c.c
缸徑×衝程 92mm×75.1mm 77mm×80mm
動力 87hp/7500rpm、9.5kgm/6000rpm 54hp/6250rpm、6.9kgm/4750rpm
軸距 1570mm 標準版1590mm
座高 870mm 790mm
車重 230kg(裝備重) 238kg(裝備重)
懸吊型式 230kg(裝備重) 前:預載、回彈阻尼可調 41mm倒叉 (行程153.3mm)
  後:預載、回彈阻尼可調中置單槍多連桿(行程220mm) 後:預載可調中置單槍多連桿 (行程150mm)
制動系統 前:雙310mm碟盤、輻射對四活塞卡鉗 前:雙296mm碟盤、輻射對四活塞卡鉗
  後:256mm碟盤、對向雙活塞卡鉗 後:240mm碟盤、單活塞卡鉗
輪胎規格 前:90/90-21、後:150/70-18 前:120/70-17、後:160/60-15
油箱容量 18.8L 13.1L
其他 四種騎乘模式、3段動力模式、3段引擎煞車、ABS(後輪可關閉)、7段HSTC DCT變速箱、AT(D/S1/S2/S3 Mode)/MT模式、ABS、3段循跡控制、G Mode
建議售價 56.8萬 46.8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