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集評測試】音叉雙雄 跨服國戰 Yamaha Aerox 155  vs.  Yamaha Force 155

【集評測試】音叉雙雄 跨服國戰 Yamaha Aerox 155 vs. Yamaha Force 155

瀏覽人次 瀏覽人次:83830

音叉雙雄 跨服國戰

東協最強Yamaha Aerox 155  vs.  台灣最夯Yamaha Force 155


責任編輯/侯志凱 文、攝影/編輯部 採訪協力/唭哩岸車業

台灣的Yamaha Force 155無疑是近一年來最夯的150級距車款之一,不僅擁有帥氣的外型與充沛的動力,再加上出色的操控與實用性,都是讓Force 155成為當紅熱門車款的主因。不過,就在離我們台灣不遠的東南亞,也有一台同樣是掛著Yamaha音叉廠徽、同樣身披155c.c.水冷引擎的Aerox 155現身,甫一推出就成為東南亞國協(以下簡稱東協)的強勢車款,在東協各國當地都是相當熱門的車型。此次這台東協最強的Aerox 155在貿易商引進下也現身台灣,本刊特別聚集了台灣最夯的Force 155,來比較一下兩款車型各有哪些優點,用句手機遊戲用語來說,讓原本兩個不同伺服器的玩家跨服對戰,來看看這場台灣與東協之爭,究竟是誰佔了上風呢?

 

東南亞國協小檔案
東南亞國協又簡稱東協,是由東南亞十個國家組成的政治與經濟聯盟,包含了印尼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、新加坡、越南、汶萊、柬埔寨、寮國、緬甸等國,總人口超過六億人。這十國在此架構下,成立東協自由貿易區,東協各國多項產品出口到東協內其它國家皆有低關稅、甚至是零關稅的優惠,也因此Aerox 155可說是Yamaha集東協各國大成的最新力作。

 

寫在文前

在全球化市場興盛的年代,台灣除了進口大型重機日益增多之外,就連小排氣量的速克達或輕檔車,也有數量愈來愈多的趨勢,並且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之中。這當中的關鍵,在於近幾年來東南亞市場的興起有關,世界各大摩托車廠紛紛在東南亞各國投資,並且生產數量與款式眾多的摩托車型,隨時時間的累積與技術的成熟,都讓東南亞各國生產的摩托車,無論配備、動力與操控,都已有相當出色的水準。像是近期在台灣銷售熱門的Yamaha R3、Yamaha X Max、Suzuki GSX-R150等,都是由東協國家生產製造出來的車款,都具備了良好的配備、性能與價格,顯見台灣的消費者對於東南亞生產製造的車款,接受度已愈來愈高。

就以國內的白牌輕檔車市場來說,像是最近頗夯的小阿魯GSX-R150,一在台灣開始預購就受到頗大的關注,光是上千張的預購單就顯示了輕檔車市場仍有一定的支持者。事實上這幾年來國產輕檔車市場可說是相當萎靡,並沒有什麼搶眼的新車推出,整體而言乏善可陳,因此GSX-R150的出現立刻吸引了輕檔愛好者的選擇,也說明了只要車輛品項與價格足夠吸引台灣的消費者,東協生產的車款還是有許多車主願意買單的。

若我們將目光放置速克達市場,台灣向來以速克達大國自詡,生產的各式速克達也確實在品質、性能與操控上,在全世界都有相當出色的評價,這也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優勢。不過近年來東南亞生產製造的速克達,在各項配備、動力與操控評價上已不輸台灣,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,再加上東南亞人口基數龐大,相關研發、製造、銷售等將會比台灣擁有更多的優勢,對國產速克達的內銷與外銷市場,勢必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。不過,危機就是轉機,別人的優點一定有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,而我們自己的優點就更應該持續保持下去。如今我們進行Aerox 155與Force 155的比較,並不是在比輸贏、不是在比誰厲害,真正的目的是透過兩者的比較,來看看台灣生產的速克達,其優點長處在什麼地方,而東協生產的速克達,又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之處,其用意在於讓台灣生產的速克達,在全球化浪潮下能夠具備更好的競爭力,台灣的消費者,也能擁有全世界一流的摩托車產品。

 

配備比較

Yamaha Aerox 155 節能設計 彎樑特點

Yamaha於2017年3月推出Aerox 155進軍東協市場,主打年輕騎士族群,並推出兩個版本,R版配置掛瓶式後避震及浪花碟盤,A版本則配置ABS、Smart Key及怠速熄火裝置,本次測試的為A版。本車動力採用的是新一代的Blue Core 155c.c.水冷引擎,最大馬力為15hp/8000rpm,最大扭力為1.4kgm/6250rpm,擁有高燃燒效率、低馬力損耗及高冷卻性,兼顧環保與駕駛樂趣,這具引擎也被Yamaha廣泛的使用,並與Tricity採用同樣的VVA可變汽門的設計,透過高低角度的汽門搖臂切換,因應不同轉速提供適當的進氣量達到燃燒效率加乘,提升加速性能,因此在東南亞有最強的運動速客達的美名,甚至在ARRC(亞洲摩托車錦標賽)中能看到Aerox成為彎樑車(underbone)組別比賽使用的車款。最特別的是為了更加節能,車輛的啟動方式有別於一般車款,與N Max相同採用SMG輕量化無電刷啟動馬達,直接與引擎設置在一起,這樣的方式消除了傳統啟動馬達的額外重量和摩擦,只要在按下啟動鍵時,就能安靜快速的啟動,同樣在怠速熄火只要輕催油門即可快速啟動。

採用5.8吋全液晶式儀錶,質感表現相當出色,可以顯示多項車輛基本資訊。

怠速熄火裝置開關,讓Aerox更加節能、省油。

彎樑車不同於踏板車,將油箱設計在腳踏板位置,且需手動轉開,不像Force 155直接轉動鑰匙即可打開,方便性略低。

從車頭看去可以看見車身線條向頭燈延伸,拉伸出流線感,並包覆著兩側的定位燈,龍頭正面還配置了裝飾的盾型小風鏡,前方向燈則是設計在車頭兩側的下方,外觀設計獨特令人印象深刻。由於採取的是彎樑車的車架設計,所以台灣習慣踏板車擁有的腳踏空間,在Aerox上就成為了油箱的設計,油箱容量4.7公升,並不算大,但是油耗測試平均為48km/L(非台灣能源測試數據),這樣的設置還算夠用,也能減輕車重,使得Aerox的濕重僅有116kg,比台灣125c.c.速客達還要輕上許多,即使身材較嬌小的騎士也能輕鬆移車。另外還有Smart Key的免鑰匙啟動,與X Max採同樣設計,並另外附有備用鑰匙可以避免發生故障時,車箱也能夠用傳統鑰匙打開。

車頭設計具有強烈的跑格,LED頭燈的配置讓Aerox更有科技感。

車尾線條較為簡潔,並將後扶手巧妙的結合在車尾。

與X Max使用相同的Smart Key裝置,不過沒有免熄火開啟座墊的機制,需切換至Open才可開故。

內板左側為手套箱配置,內有車充可3C產品,使用起來十分便利,不過由於是彎樑車的設計,並沒有掛勾的設置,也沒有踏板可以放置物品,這部份對於台灣的使用習慣來說,就顯得不夠親民。燈具方面僅有大燈為LED設置,其餘燈具都為鹵素燈泡,避震器採用正立式前叉與雙槍後避震。制動系統為前輪單向雙活塞卡鉗的碟式煞車、後輪則是鼓式煞車,胎圈的配置為前110/80/14、後140/70/14,使用大輪徑再加上寬胎的搭配,對於傾角加深有明顯的幫助。整體來說屬於彎樑車的Aerox 155犧牲了不少平常能載物的空間,一些功能設計也不算方便,但是也換取了更好的運動性,雖然在台灣並不盛行,但是Aerox 155車上的諸多優點,仍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
手套箱空間雖然略小,但是配有DC車充插座,使用起來相當便利。

另外附有小鑰匙,可以在車箱下方開啟座墊。

車箱容量為25公升,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深度表現不錯,若是倒著放可放入一般帽體的全罩式安全帽。

14吋的輪徑在非鋪裝路面騎乘也是相當輕鬆。

Yamaha Force 155 配備實用 質感出眾

Yamaha在2013年發表上市了S Max 155,以高性能的水冷引擎及跨界休旅的姿態攻入市場,並造成了廣大的回響。而在三年後針對年輕族群重新設計發表Force 155,外型更具侵略性,充滿跑格風味,乍看之下還略有熱門黃牌檔車R3的身影,深得年輕騎士的青睞。儀錶部分,採用數位式多功能液晶儀錶,可以顯示時速、轉速、里程、時間、油量,甚至還有電壓錶,行車資訊十分豐富。將視線移至前置物空間,防跳脫式的掛勾使用起來非常方便,再加上腳踏空間設計,對於載物空間的使用就親民許多,相比東協推出的彎樑車Aerox 155,踏板式設計更能符合台灣騎士的使用習慣。車箱部分Force容量為28.9L,經實測可放入350顆高爾夫球,較Aerox略大一些。燈具方面皆採用傳統的鹵素燈泡,頭燈採用左右排列的雙燈配置,近燈時為單邊亮起,遠燈則是雙邊亮起,與大型速客達有異曲同工之處,讓車頭更有跑格特色。

原廠即配置鋁合金輪框,並與車身同色的搭配顯現出質感。

頭燈採用左右排列的雙燈配置,銳利的線條設計讓車頭極具跑格。

Force 155為台灣主流的踏板車設計,搭配防跳脫掛勾的設計適合通勤使用,相當便利。

在制動方面,Force前輪使用雙活塞卡鉗與267mm煞車碟盤,後輪為單活塞卡鉗及245mm碟盤,前後雙碟的配置手感與規格都十分到位,懸吊部分採用33mm前叉與水平式中置單槍避震器,水平式懸吊能幫助車輛有效的吸收多餘的碎震,操控感受更加紮實。座高部分,Force擁有810mm的座高,這對於身材較嬌小的騎士來說,會顯得有些吃力,不過原廠有將椅墊兩側削薄,因此不致於影響到足著性。另外Force還有加裝內土除的配置,尤其在雨天的環境之下,可以避免泥沙亂濺,是個貼心的小設計。動力上同樣採用水冷四行程的155c.c.引擎,擁有15hp/7500rpm最大馬力,最大扭力有1.43kgm/6000rpm,並還對應了最新的六期環保法規,讓行車更加環保,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。

後座上揚的曲線讓Force 155看起來更具跑格風味。車箱容量為28.9L公升,置物空間稍大於Aerox 155。

Force 155有內土除的設計,可避免雨天泥沙亂濺。

數位多功能液晶儀錶可以顯示多項資訊,並且本身就配有電壓顯示的功能。

Force 155取消了大燈開關的設計,改為常時點燈的配置。

Force是近期最夯的150級距車款之一。

 

操控比較

Yamaha Aerox 155 截然不同的跑格感受

大輪徑與1350mm短軸距,Aerox展現十足跑格。

來自東南亞的運動型速克達Aerox 155,在跑風十足的外觀下,騎士三角的設定與國產車不太一樣。790mm的座高比起Force的805mm稍低一些,而在沒有踏板空間的設計下,雙腳的擺放位置較受侷限,但其中最為不同的還是比起國產速克達都要來得低的把手位置,讓肩膀與頸部稍稍壓低,呈現較為運動化的騎乘姿勢。


不到120kg的輕量化身軀,彎道動態相當靈巧。

前制動為單活塞卡鉗,並且有前輪ABS,與PGO 的車款Bon相同的設計。

侵略性的造型設計、運動化的騎乘三角,應證了Aerox不俗的操控性能,實際操駕山道的感受,能以「驚艷」來形容,無論是與大羊車款或是125性能車相比,操控感受都大不相同,完全跳脫了試車組對於速克達操駕感受的認知。除了動力比起Force還要好上一些外,操控性能著實令人讚嘆。前110/80-14與後140/70-14的胎圈配置,有著出乎預料的跑格化傾角,雖說左側還是會磨到中柱,但傾角極限相當大。而在過彎感受上,更是一氣呵成,既穩定又輕巧,動態十分好掌握,隨傳隨到的動力,出彎加速表現亦不差。雖然採用比Force大上1吋的輪徑,但110寬的前胎讓車輛導向性相當棒,傾倒迅速,且Aerox的軸距1350mm,乾重118kg,比起Force的1405mm與132kg更短、更緊湊,因此在山道的運動性表現十分出色。

前110/80-14後140/70-14的胎圈配置,有著讓人出乎預料的傾角表現。

雙槍後避震器並沒有提供預載可調功能,原廠調校便平均實用,且後輪是鼓式煞車。

而在操駕時的加速表現方面,Aerox配備了自家Tricity、R15 V3.0都有的VVA可變氣門系統,VVA系統是藉由兩組角度不同的進氣凸輪,以6000rpm為分水嶺來切換,藉此改變進氣氣門揚程,使車輛無論在低轉速或高轉速,都能維持最佳的進氣效益。實際騎乘時VVA並不會感到特別不同,但在車輕的情況下,出彎或是起步時的瞬間加速表現都比Force來得優異。在懸吊系統方面,Aerox的前、後避震器調校可圈可點,在大輪徑輔助下,舒適性與運動性皆取得均衡,不過車輛的制動系統與Force、或是國內任一強調運動化的速克達來說,都顯得貧弱許多。

手把高度較低,騎姿表現較Force戰鬥。

僅118kg的車體搭配14吋的大胎圈,讓車身操控顯得輕盈靈巧。

 

Yamaha Force 155 懸吊制動更出色

懸吊與制動搭配得宜,讓Force有的十分全面的操控感受。

繼承S Max旅跑本質的孿生車款Force 155,早已是編輯部試車的常客,因此對於該車的操控本色非常熟悉。805mm座高比起Aerox稍稍多出15mm,不過實際感受兩者差異不大,最主要影響騎乘姿勢的還是把手設計,Force較窄、較高的把手位置,搭配較往前靠的椅墊設計,雖不像Aerox那樣具有攻擊性,但也使得騎乘三角舒適許多,而踏板位置除了是能夠充分利用的置物空間外,置腳時也有更多的自由度、來取得長途騎乘的舒適性。而在乘客座墊部分,Force無論是面積還是厚度與柔軟性,表現都比Aerox來得好,並且有著飛旋踏板設計,對於乘客舒適度較為友善。

懸吊調校良好,讓騎士高速過彎也有著十足信心。

中置單槍後避震器,路感回饋清晰直接。

前方向燈設計與Aerox相似。

在實際操駕方面,Force藉由強勁的155c.c.水冷引擎,迸發出相當充沛的動力,無論是市區穿梭或是山道奔馳都相當暢快。但對比起Aerox的輕量化優勢,起步與瞬間加速的反應,還是稍微遜色了些,而高轉速下沒有VVA的加持,雖然實測加速秒速有差,但體感不太明顯。過彎的運動性能方面,Force的懸吊表現不俗,33mm內管前叉搭配單槍後避震器,調校的反應比起Aerox來的稍微硬朗些,因此山道騎乘時有著穩定的過彎感受。相比起Aerox,雖然Force採用13吋輪徑胎圈,比起Aerox小上1吋,但在前輪尺寸方面,Force為120/70-13,而Aerox採用110/80-14,再加上兩車軸距、車重的影響,因此實際上無論是過彎時的傾倒、迴旋,還是低速迴轉,Aerox反應都比起Force更俐落,且Aerox在後輪更寬的配備下,傾角表現也比Force來得出色。而在制動系統表現上,Force前單二活塞卡鉗與後單活塞卡鉗比Aerox的前單活塞卡鉗搭配後鼓式煞車來得犀利,不過話雖如此,也別忘了Aerox有著前輪ABS的支援,能夠較放心的在緊急狀況下煞車。

大面積的單向雙活塞卡鉗提供充沛的制動系統。

後制動採用單活塞卡鉗,比起Aerox的鼓式煞車有著更強的煞車力道。

 

動力比較

Yamaha Aerox 155 可變氣門 高轉亮眼

號稱東南亞最強運動車款的Aerox 155在引擎科技上自然不落人後,採用水冷系統來壓榨出更強悍的引擎極限只是基本,搭配Blue Core以及VVA可變式氣門設計,讓Aerox 155在低、中、高速上皆有不俗的表現。不過帳面上的配備可不代表實際騎乘的成績,秉著實驗的精神上路測試0-400m加速,最終的成果也讓試車組驚艷,Aerox通過400m時的極速來到了108.23km/h,並且只需要18.92sec便完成測試,與同一具引擎YZF-R15 V3.0僅有0.14sec的差距,極速也只差了6.24km/h,足見VVA引擎的強悍實力。

從起步到極速的加速一氣呵成,相當痛快。

排氣管的造型跟國產速克達相較起來較為樸實。

在VVA引擎的加持之下,Aerox的加速十分暢快。

從馬力機測試的曲線圖來看,最大動力點落在8302rpm,並且能夠輸出11.57hp的最大馬力,以裝備重量僅118kg的車重來說,無論是用於都市騎乘或是山區小熱血都十分夠用,而且動力平原相當寬廣,代表Aerox從低速開始就有著相當充沛的動力,扭力在過了8000rpm之後與馬力曲線交錯,並且開始運用馬力將車輛動力像後進行延伸,不過Aerox在出現最大馬力之後動力便會出現明顯的衰退,應是原廠在考量耐用度以及保護引擎的前提之下做出的取捨,若能夠藉由全取代供油電腦來將原廠的限制解除,相信Aerox將會有更出色的動力表現。

採用Blue Core科技讓燃油能夠獲得最有效的運用。

 

Aerox 155最大馬力:11.57hp/8302rpm
Aerox 155最大扭力:1.06kgm/6787rpm

Aerox 155加速

0-1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2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3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4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30km/h:1.72sec

0-50km/h:3.56sec

0-80km/h:8.53sec

0-100km/h:14.45sec

 

Yamaha Force 155 低速飽滿 扭力充沛


Yamaha的國產旗艦車款Force 155,憑藉著水冷單汽缸SOHC 4V引擎以及舒適的騎乘三角,加上如同大型重機般的車頭造型,在國內有著相當驚人的銷量,而過去的評測當中Force 155都深受試車組的肯定,從0-400m的加速成績來看,Force與搭載VVA科技引擎的差距其實並沒有太多,在300m前的成績基本上都是在伯仲之間,通過400m時的時速落在105.58km/h,共計19.49sec完成測時,與Aerox的[email protected]/h僅相差了0.57sec,而時速則是相差2.42km/h,兩者差距並不明顯。不過時速破百之後,Force動力衰退的幅度較為明顯,若把測試距離拉長,與搭載VVA引擎的Aerox應會有更多的差距。

雖然沒有VVA科技,但Force的動力輸出並不遜色。

防燙蓋配合車體造型,整體質感比Aerox來得更好。

上馬力機進行測試,Force最佳的成績為11.39hp,並且在7647rpm的時候產生,最大扭力則落在1.16kgm在6011rpm時出現,扭力要比Aerox的1.06kgm/6787rpm優異許多,整體來看Force動力湧現的時間點更早,這樣的配置主要在於市區騎乘時,騎士不需要等待轉速上來後車輛才出現動力,能夠以較為舒適的方式騎乘,山區行駛的時候車輛出彎補油時也能獲得充沛的加速力道,在爬坡路段不至於出現疲軟狀態,扭力數值一路到7000rpm時與馬力曲線交錯,之後則是用引擎馬力將時速向後延伸,在到達馬力輸出峰值之後,與Aerox一樣馬力衰退的幅度相當明顯,因為在引擎耐用度的考量下,原廠皆會將動力做出不小的封印。

最大動力點比Aerox來得稍早,在市區騎乘更加輕鬆。

Force 155最大馬力:11.39hp/7647rpm
Force 155最大扭力:1.16kgm/6011rpm

Force 155加速

0-1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2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3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400m:[email protected]/h

0-30km/h:1.98sec

0-50km/h:3.95sec

0-80km/h:9.21sec

0-100km/h:16.17sec

 

總結報告:他山之石 可以為錯

在分析完東協生產的Aerox 155與台灣生產的Force 155兩款車型後,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各有千秋,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優點。以Aerox 155來說,畢竟是集東協各國之力研發而成,在某些配備上可以說是相當高檔,像是LED頭燈、Keyless、怠速熄火、前輪ABS、大面積液晶螢幕,都是相當引人注目的配備,這些也都是Force所沒有的配備。在操控上,Aerox 155的14吋大型胎圈讓車身整體懸吊四平八穩,中央龍骨的彎樑配置讓車身具備更好的剛性,而且傾角表現亦十分足夠,較低的把手也讓騎姿呈現運動化設定,而輕量化的118kg車重也令車體輕盈許多,在荷重較少的狀況下,連帶也讓動力反應與油耗表現有所提升。提到動力,Aerox 155雖與Force 155同樣採用155c.c.的水冷引擎,但Aerox 155可是採用了VVA(可變氣門揚程)的技術,而且亦導入了Blue Core引擎的技術,讓引擎兼顧動力與節能。

至於Force 155,雖然在若干新式配備上不若Aerox 155搶眼,但在外型設計與細部的質感上,卻是較有優勢的,銳利進取式的車頭不會給人浮誇之感,反而傳達出如同跑車般的競技風格,搭配13吋胎圈與踏板式的外觀,終究還是比較符合我們台灣人常有的審美觀。此外,Force 155在實用方便度上也是較好,像是免熄火開啟座墊、轉鑰匙直接開啟油箱,或是較大的車箱容量,以及防跳脫掛勾與平整可放物品的踏板等,都是Aerox 155所沒有的設計,換言之,Force 155的實用性還是比較適合台灣人的用車習慣。操控上Force 155雖然少了ABS,但相信台灣山葉推出搭載ABS的Force也只是遲早的事,而且制動配備上還採用前後碟煞的配置,煞車力道表現明顯優於只有前碟後鼓的Aerox 155,而後方中置水平式避震設計,讓車身在彎中也擁有不輸對手的穩定性。

整體而言,Aerox 155與Force 155這兩款車型確實各有擅長之處,實在是很難比較誰勝誰負。當然,我們當初將這兩款車同場較勁的目的,就並不是要評比孰優孰劣,而是希望能以「他山之石,可以為錯」的思維,來讓台灣的讀者可以更了解日益崛起的東南亞國家,他們所生產的摩托車,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欣賞的優點,同時間也希望台灣本土生產的摩托車,在面對全球化的市場中,能夠具備更多的競爭力,好的優點繼續保特,可以進步的地方就再繼續強化,別人的優點都可以成為我們改進與學習的對象,有競爭才有進步,如此長久下去,對於台灣的摩托車市場來說,終究是一件好事。

車型 Yamaha Aerox 155 Yamaha Force 155
引擎型式 水冷四行程單缸SOHC 4V(Blue Core) 水冷四行程單缸SOHC 4V
排氣量(c.c.) 155 155
缸徑×衝程(mm) 58×58.7 58×58.7
壓縮比 10.5:1 11:1
最大馬力 15hp/8000rpm 15hp/7500rpm
最大扭力 1.43kgm/6000rpm 1.43kgm/6000rpm
懸吊型式

前:正立式前叉

後:雙槍避震器

前:正立式前叉

後:水平式中置單槍避震器

制動系統

前:對向雙活塞卡鉗+230mm圓碟

後:鼓式煞車(A版前輪配有ABS)

前:單向雙活塞卡鉗+267mm浪花碟

後:單活塞卡鉗+245mm碟盤

輪胎規格 前:110/80-14、後:140/70-14  前:120/70-13、後:130/70-13 
車身尺寸(長×寬×高mm) 1990×700×1125 1990×715×1115
軸距(mm) 1350 1405
車重(kg) 116(R版117、A版118) 132
油箱容量(L) 4.6 7.4
建議售價(新台幣) R版128000、A版148000(貿易商售價) 86800